【开栏的话】长富配资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中对广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中原大地上,广大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治理、处突应急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生力军和突击队,展现出朝气蓬勃、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即日起,河南日报客户端开设“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专栏,集中展现获得2025年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的部分集体和个人,在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火热实践中,唱响“青年勇担当”主旋律的动人故事。
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保护研究与遗产监测团队:守护千年瑰宝 托举文明薪火长富配资
伊水汤汤,佛龛矗立。在古都洛阳,有这样一支青年团队,他们用科技赋能保护,在千年石窟间书写责任担当,以青春之力托举文明薪火。他们,就是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保护研究与遗产监测团队。
展开剩余58%科技是他们手中最锋利的“守护之刃”。2020年以来,团队锚定“科技护宝”目标,在文物保护领域屡创佳绩:累计申报文物保护工程十余项,完成11项勘察设计与6项工程施工,让濒危石窟重焕生机。由团队成员牵头的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为地方文化保护注入青春智慧;联合南京理工大学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探索文物与环境协同保护;携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推进省级重点研发专项,为石质文物加固提供技术保障。
奉先寺保护工程中,尽显过硬实力。他们集结多学科力量,运用探地雷达、便携式XRF等设备,取得多项突破:首次在卢舍那佛像脸部检测到金银元素,揭开古代造像工艺密码;实证普贤菩萨眼珠为天然琉璃,填补研究领域空白;发现佛像表面彩绘残留,为还原历史风貌奠定基础。每一项发现,都是对历史的深情对话;每一次突破,都是对文明的郑重守护。
加强预防性保护,创新举措频出。日常保养维护中,团队设计出导排水系统,成功化解渗漏水难题;引入高精度3D打印技术,修补缺失部位。2024年11月,相关修复工程斩获联合国“世界遗产贡献可持续发展目标‘环境与韧性’优秀案例奖”,受到国际认可。同时,团队构建多维度监测体系,从气象、文物本体病害到微环境等方面着手,全方位筑牢石窟保护与管理“防护网”。
面对艰巨任务,始终冲锋在前。2021年冬,“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 豫西任务启动,青年队员主动请缨,背负沉重仪器翻山越岭,克服恶劣自然环境,高质量完成调查,用行动诠释了“文物保护无小事,青春担当显本色”的内涵。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积极分享经验,为安阳灵泉寺石窟、巩县石窟等多地石质文物提供保护支持。凭借出色业绩,团队自2022年起连续3年获龙门石窟研究院先进集体。
时光流转,石窟无言,却见证着一代代守护者的坚守。未来,这支青年团队将继续怀揣对文物的敬畏之心、对文化的赤诚之情长富配资,在科技保护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让千年龙门石窟在青春守护下焕发更耀眼的光彩,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刘轶)
贵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